詞彙表 – 關鍵詞彙
責任投資的定義隨著其發展不斷演變。目前,責任投資的術語缺乏統一行業標準,多個術語可交替使用。為了清晰定義我們對BNY 投資管理責任投資的看法,我們提供的定義如下:
同類最佳/正面篩選: 一種基於規則的方法,優先調整投資組合,偏向投資相對於同業具有正面或同類最佳ESG特徵的行業、公司或項目。
企業ESG:企業ESG描述了「我們的本質」——此方針塑造了BNY的文化、為我們的負責任業務慣例提供指引,並激發我們的全球公民意識。透過在公司營運及行事方式中實施負責任及可持續慣例,我們為可持續經濟增長作出貢獻,有助保障市場健康發展,增強自身的業務韌性與持久性,並致力為主要持份者帶來正面影響。
註: 此方針前稱「CSR」(企業社會責任)。
ESG整合: 將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有系統兼且明確地融入財務分析及投資決策中,尋求更妥善地管理風險及提高回報。ESG整合是投資過程的一環,投資決策可能不僅僅基於這些考慮因素。當作出投資決策時,我們的投資公司可能會得出其他考慮因素比ESG因素更重要的結論。歸入此類別的公司無需應用「紅線」、最低比率或基準。
排除/負面篩選:一種基於規則的方法,根據一套特定價值觀將投資從可投資範圍中移除,其可能涉及根據被視為不可投資的活動(例如武器、煙草、動物試驗、侵犯人權或爭議)來排除若干行業、公司、國家或其他發行人。排除準則(基於規範及價值觀)可以指產品類別(例如武器、煙草)、公司慣例(例如動物試驗、侵犯人權、貪腐)或爭議等。
影響力投資: 一種具有雙重目標的投資做法,旨在同時產生正面、可計量及預期的社會及/或環境影響以及潛在財務回報。
慈善事業: 慈善事業涉及對有價值的事業給予大規模慈善捐贈。慈善事業可包括為有價值的事業捐款或自願投入時間、努力或其他形式的無私行為。慈善投資是一種不基於利潤,而是基於幫助他人或整體社會的無私願望的投資做法。
生物多樣性: 世界上或特定棲息地的植物及動物生命的多樣性,高水平的生物多樣性通常被視為重要及理想。生物多樣性是衡量基因、物種及生態系統層面的變化的指標。
碳信用: 一種可交易許可證的通用術語,其允許持有人排放指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GHG),並作為排放交易計劃的一部分發行。
二氧化碳當量(CO2E): 用於表示溫室氣體(GHG)影響的單位,以相當於對全球暖化具有同等影響的二氧化碳量來表示。二氧化碳量通常以公噸表示,每公噸相當於1,000公斤。例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英國2021年的領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估計為4.245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碳排放: 此術語可用於提述溫室氣體(GHG)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或二氧化碳當量(CO2e)排放。
碳足跡: 與個人、公司或其他實體的活動相關的碳排放。碳足跡亦是衡量一個實體的碳強度的指標,用於表示一個既定單位的碳排放濃度,該單位通常以每美元企業價值(或主權國家的每美元淨債務)計算。
碳強度: 碳強度用於衡量一個實體相對於一個既定單位(例如每美元收入)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碳強度的衡量指標包括碳足跡及加權平均碳強度(WACI)。
碳中和:若一個項目或實體要實現碳中和,所有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均需透過移除等量二氧化碳來達致平衡。碳中和可透過融資或以其他支持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行動來實現,例如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或植樹,或使用碳信用或碳交易計劃。因此,一個實體不減少排放亦可實現「碳中和」。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指一種尋求消除浪費、循環使用產品及物料以及促進自然再生的方法。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物料以及減少消耗有限資源發揮著關鍵作用。此術語通常與「線性經濟」形成對比,「線性經濟」指提取資源、製造產品及丟棄廢物的過程。
氣候變化: 溫度及天氣模式的長期變化,主要始於1800年代,由燃燒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及其他人類活動所驅動。由溫室氣體引起的地球暖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而阻止全球暖化的努力則是很多責任投資倡議的核心。
氣候風險: 可能影響投資財務表現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實體風險可能對機構產生財務影響,例如對資產的直接損害及供應鏈中斷引起的間接影響。另外,轉型至低碳經濟可能需要廣泛的政策、法律、科技及市場變化,以滿足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緩解與適應要求。
影響力/特定收益用途債券:發行人指明其從投資者收取的資本(收益)將用於為對環境及/或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的活動融資的債券。這些債券通常被稱為「特定收益用途」債券。常見類型包括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及可持續發展債券。
溫室氣體(GHG)排放: 《京都議定書》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識別出七種與氣候變化有關並特別引起關注的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及三氟化氮。這些氣體的排放量通常會轉換成二氧化碳當量(CO2e)單位以作報告之用。
自然資本: 指對社會有價值的自然資源,例如森林、漁業、河流、生物多樣性、土地及礦物。
自然資本包括生態系統的生命及非生命方面,涵蓋與這些資源互動的領域,並可能具有市場價值(礦物、木材、淡水)或非市場價值(例如戶外休閒及景觀設施)。另見本詞彙集的「生物多樣性」部分。
淨零排放: 指確保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並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GHG)排放總量等於或少於從大氣中移除的排放量的目標。這目標可以透過減少排放及移除排放的結合來實現。
《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一項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條約,由196個締約方在2015年12月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目標是將全球暖化幅度限制在遠低於高出工業化前水平攝氏2度(最佳為攝氏1.5度)的範圍以內。為了實現此長期氣溫目標,各國旨在推動全球溫室氣體(GHG)排放盡快達到高峰。